一位“北漂”的心路歷程




成立公司-一位“北漂”的心路歷程

http://www.daybusiness.com.hk/

會計

懷揣明星夢蜷在北影廠門口,一見有面包車駛來就一擁而上,這些龍套、群眾演員慣常的生活場景,曾經是人們對于北漂一詞及其生活狀態的全部印象。而今北漂這一概念的范圍已從演藝圈擴展至各個行業來北京創業、奮斗的族群,其閃居生活記錄了他們的歡笑與淚水,也與這座城市的脈動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聯。

章建新,一位標準的北漂,已在北京生活了8年,并于2006年為所有北漂創建了北漂族網站。8年北漂生活,也讓他經歷了北京這座城市的一系列發展與變遷。近日,章建新在本報記者面前坦露了其8年來的心路歷程。

記者旁觀

奮斗意識與家園情結近期熱播的電視劇《奮斗》取景多在北京,講述的也是一組年輕人在這座城市里發生的故事。眾所周知,現實中北京也的確是一個許多人在此奮斗的城市。

乍聽去,讓人心潮澎湃,涌起萬般激情,細細品讀,則讀出不少酸楚。這個奮斗的城市,對于剛剛進入的北漂族來說,更多的是種陌生、孤獨與艱辛。因房子問題而引起的矛盾、沖突、無奈與委屈,也伴隨著其北漂生涯,無論是租房、買房還是賣房。

于是,對于不少北漂族來說,北京只是一個干事業的地方,每天也就是在重復著兩點一線的生活,偶然的娛樂放松無異于一次生活的出軌。也有不少人終日把早晚有一天會離開北京這樣的話掛在嘴邊。對于他們而言,在北京的狀態只是客居,這座城市的變化似乎也影響不了他們的心情。

但是更多的北漂族卻是在不知不覺間慢慢融入這座城市。他們與這座城市的人們發生了更多的故事,包括戀愛、結婚、生子,情感的糾結使這座城市多了幾分溫暖。他們也越來越習慣了這座城市的節奏、味道與性格,渾然不覺間自己的心態已悄然改變。而延續7年的北京奧運準備,則充當了催化劑的作用。城市變化巨大,生活條件更加便利,也使他們對北京開始逐漸認同,心中多了幾分感恩,少了一番抱怨。

對于北漂族來說,當初選擇進入這個城市,多是出自發展事業的考慮,而經過一番沉浮之后,慢慢對這座城市產生了認同與愛,并將自己真正地納入這座城市,則是一種人文意識的體現。

這正像一出大型肥皂劇,最終上演了眾望所歸的大團圓結局。(沈斌)

有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后都選擇到北京來工作、發展,因為這座城市非常吸引年輕人

中國房地產報:你怎么看待北漂這個概念?

章建新:之前北漂的范圍好像挺窄的,主要是針對那些在影視圈混的人而言,現在北漂這個詞用得非常廣泛了,來北京打拼的外地人都可以叫北漂。有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后都選擇到北京來工作、發展,因為這座城市非常吸引年輕人。我覺得北漂的共同特點是年輕、有激情、有沖勁,對未來充滿憧憬,雖然他們心里也明白可能接下來的道路會非常的艱苦。

中國房地產報:你當年是出于什么考慮選擇成為北漂?

章建新:我2000年從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后,就在當地找了份工作。但就軟件來說,還是北京有發展前途,當時中關村幾個字對我來說可謂如雷貫耳。沒多久,我在北京的一個師兄,慫恿我來北京,說是工作也幫我聯系好了。我一聽立刻把武漢的工作辭了,當天就買了火車票來到北京。當時我特別期待可以看到中關村是什么樣子,出了火車站我就坐上320公交,因為它是橫穿中關村的。當車已經到了上地的時候,我還在問乘務員中關村到了沒,他說都已經過了,當時我就挺沮喪的。

中國房地產報:來北京后,首先遇到的困難是什么?

章建新:失業。那個時候,中國的IT泡沫已開始形成。朋友的承諾打了水漂,我一來北京就失業了,整整兩個月沒有事情做,只好白天在北京城亂轉,希望可以去熟悉這個城市。晚上借宿在朋友家,這暫時解決了我的生存困難。我很渴望上網,剛來又不知道哪里有網吧,就在中關村一帶找,結果終于在首體那兒找到一家網絡咖啡屋。當時也沒問價格,就進去了,結賬的時候嚇我一跳,我上了兩個小時,就要了我30塊錢,非常恐怖,我一下子覺得北京消費太高了。不過雖然花了我不少錢,但是效果很明顯,當時我在網上投了簡歷,很快就有公司來找我,面試后就上班了,非常順利。而之前我參加的現場招聘會,通常都沒有回音。冥冥之中還是互聯網能夠改變我。

註冊地址
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迴響

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*

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